新拆遷政策規定:宅基地拆遷時,繼父是否能夠得到拆遷安置補償款?
2021-11-30 閱讀:992
宅基地拆遷糾紛復雜,主要原因是拆遷政策的多樣性和地區差異較大。涉案房屋年代久遠、戶籍和居住情況進行變動頻繁、家庭社會成員之間關系管理復雜等等這些影響因素讓這類糾紛在處理發展起來都顯得很困難。

案情回顧
2005年,小張的母親再婚,繼父搬來和她一起住,但戶口沒有改變。2010年,小張家所在的村子發展開始進行拆遷,按照自己當地的拆遷管理政策,以家庭為單位,每一個戶口問題可以通過獲得50平米的拆遷安置份額。結果,小張繼父的戶口讓這個家庭陷入了困境。小張家幾次找村里可以反映社會問題研究都未能解決,拆遷就這樣被拖延下來。直到2018年,他繼父的戶口才最終轉移到小張母親村。但沒想到的是,拆遷辦卻告訴學生小張作為一家,其繼父的戶口問題雖然遷了進來,但已經逐漸失去了被安置人的資格。
移民安置辦公室表示,根據新的移民安置政策,2016年6月30日之前,將根據移民安置政策和拆遷工作開始的時間,向登記的居民提供新的移民安置人員。這份新的拆遷管理政策,將小張的繼父擋在了門外。
為了維護自己的權益,小張向法院提起了訴訟,但由于證據不足,無法立案。面對我們如今的局面,小張作為一家該怎么辦呢?
京云分析
小張的繼父和母親在拆遷前就已經結婚了,所以原則上都要搬遷。小張的繼父不應該屬于自己限制管理人員的范疇,不適可以用于新拆遷政策的這條法律規定。
例如,在北京,一直有一條不成文的規定,即村民委員會為了維護自身的利益和穩定,對婚后的戶口遷移有一定的限制,但是一旦拆遷,為了照顧這些情況,即使戶口不符合安置人員的待遇,也會給予解決住房問題的權利。
那么小張家的問題進行具體應該如何有效解決呢?我們建議小張一家盡量與征稅部門的上級溝通。如果他們仍然不能解決問題,不得不采取法律措施,他們可以提起訴訟。
如果進行立案的話,小張需要通過收集以下問題相關的證據:
第一、證明拆遷項目的存在;
第二、證明自己是被拆遷人;
第三、要有一個初步的證據證明我們自己主張進行拆遷補償,而對方企業沒有給予拆遷補償;
第四、是要證明自己的拆遷面積與拆遷范圍一致;
因為搬遷不能解決,所以需要用法律手段來解決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小張家的問題會被法院歸檔。
免責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和信息來源于互聯網,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和學習之目的。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立即聯系網站管理員,我們會給與以更改或者刪除相關文章,保證您的權利。